建筑随笔 永远在爱与痛的边缘——关于建筑教育的前生今世的一串泡泡图
促进建筑学院重建一种新的综合性。
建筑随笔 画别2023:再地
如何拒绝建造“一堆无关的物品,一个非世界”? 如何打造镜子,帮我们反观自身? 如何进入虚空,体验人们爱的理由? 如何再地?
建筑随笔 蟹行、驴行、骑士行—— 听《迂回艺术:柯布西耶的政治》有感
在禁忌下,无法直行,只能迂回。但这迂回不是柯布式的机会主义政治术,而是一种仍坚持鲜明道德政治立场的、异见者的创作术。
建筑随笔 柯布三题
“人生无悔 la vie n'a aucun regret”
建筑思想 建筑权利法案和创作宣言
“快乐的权利”
建筑历史 林少伟:亚洲城市中的公民建筑师|“逝者如师”系列
林的去世,或许真的标志着建筑师作为空间公共知识分子时代的终结。那么今后,要靠怎样的“斗争和较量”,才能在亚洲城市中,最终实现林一生的热望——公众-政府-开发商的三赢局面?
建筑历史 矶崎新:暗黑反讽、另立中央|“逝者如师”系列
崇高诗意,紧跟着暗黑反讽;在暗黑反讽中,努力重建崇高诗意——这是矶崎新的魅力。
朱涛 画别2022:正 · 负
绝不要变坏;好东西永远都是不易的。
建筑随笔 沃纳·赫尔佐格 x 朱涛:漫游在重庆大厦和香港仔
另一方向的科幻——“就想像香港三星期没有互联网吧!在这些美丽的摩天楼中,你不得不徒步上80层,而你的寓所里没有光。”
學術研究 “市政大厦”,公共建筑新时代?——从“公共食堂”谈起
迎接公共服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