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小学改扩建

“记忆模板、浇铸校园”

  • 项目类型建筑
  • 设计时间2024年4月至今
  •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
  • 主创建筑师朱涛、苏立国
  • 项目团队池锦鹏、李开伟、邱思婷、叶栋樑、赵星言、陶永斌(实习)、刘星(实习)
  • 业主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
  • 项目类型建筑
  • 设计时间2024年4月至今
  •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
  • 主创建筑师朱涛、苏立国
  • 项目团队池锦鹏、李开伟、邱思婷、叶栋樑、赵星言、陶永斌(实习)、刘星(实习)
  • 业主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
“浇铸校园”模型示意

空间策略一:“记忆模板、浇铸校园”

记忆模板:先将旧校舍、庭院、高大乔木轮廓和用地退线等综合起来,让历史图层的叠加,形成一片综合记忆地景——“记忆模板”。 浇铸校园:再以记忆模板,“浇铸”出新校园实体;以新校园实体,悉心呵护记忆。新旧校舍可在量上灵活增减,但其相辅相成的关系将成为永续的空间遗产。

针对旧校舍,任务书假定是全部拆除。而我们提议分层次保留:完整保留有强烈地标性的中央圆厅,改造为校史馆;保留两翼教学楼的首层及其围合的中央记忆庭园,改造成美术馆和艺术教室;将更外围的建筑拆除,“降维”成记忆地景。

新校园的核心特征不是新建筑本身如何张扬,而是新建筑如何精心呵护中央记忆庭园,使其成为校园传承记忆、铸造未来的精神内核。

“记忆庭院”鸟瞰效果图

空间策略二:找到空间秩序的DNA,整合新旧校园

我们致力保护的,不仅是孤立的记忆片段(如匾额、雕塑等),而是一整套三维综合性的空间记忆,包括:高大的树木、庭院、部分旧建筑,以及旧校舍所形成的一整套空间关系,加上各种记忆片段。

东西轴线连线:东入口圆厅为东校园的核心地标;将其中心轴线向西延伸,连接起校园西南角的紫檀巨树——西校园的另一个中心点。此连线成为整合新旧校园的中轴线。

东部对称扩展:遵循旧校舍的“中轴线+双边对称(对仗)”法则,经由记忆模板的翻转浇铸,扩展到新校舍。

西部向心凝聚:新旧校舍的主要廊道和庭院向西延伸,最终向心汇聚到校园西南角的“紫檀木文体广场”——以紫檀树为核心的广场,在地面层环绕布置下沉广场、音乐舞蹈中心和剧场,在上部架空田径场布置下沉剧场和升旗台。“紫檀木文体广场”是与校园东入口圆厅和广场相呼应的,另一个“灵魂性”空间。

总体园林轴测示意图
西北侧视角鸟瞰效果图
东侧城市大鸟瞰视角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