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华存希望小学

以地方建造弘扬场所精神,对希望小学的设计追求不仅是提供一个上课场所,还要通过设计赋予新学校以一种向上的精神和一种于简朴中呈现高洁的品质

  • 建筑/ 新校园计划
  • 设计周期2004年5-8月
  • 竣工时间2005
  • 主持建筑师朱涛、李抒青
  • 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通山乡
  • 建筑面积1,350 m²
  • 捐资方上海青山华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建筑/ 新校园计划
  • 设计周期2004年5-8月
  • 竣工时间2005
  • 主持建筑师朱涛、李抒青
  • 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通山乡
  • 建筑面积1,350 m²
  • 捐资方上海青山华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地方建造弘扬场所精神。结合当地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采用主体砖混加局部钢木屋架的混合构筑体系。

华存希望小学竣工典礼

主体砖混结构厚重地坐落在坡地上,成为地景的延伸;

以直纹曲面状翘曲的钢木坡屋面轻盈地漂浮在教室和走廊上空,形成既具传统神韵,又突破传统几何形式的天际线。

一系列贯穿楼板和屋面的小井,既提高建筑的通风采光性能,也增宽了外走廊,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宽松的场地。

建成后引起建筑和大众媒体广泛关注;2008年汶川地震后成为德阳地区学校抗震样板工程,被广为报道和参观,包括日本、法国、德国等学术机构和专业媒体对它进行研究和报道。

场地:

基地位于现有“通山乡中心中小学”院落的东南侧一块不规则坡地上。现中心小学校舍已成危房,教室内部阴暗、简陋,每个教室内拥塞着90多个小学生。

尽管家境贫寒、学习环境恶劣,但学生仍充满朝气,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华存希望小学”的修建旨在将现有通山乡中心小学8个班和另外两个乡下村小从危房中搬迁出来,合并为一个新的12班小学。

建筑布局:

建筑师将新小学校舍分为两条,一条设在与校园土坝子操场相平的平地上,另一条座落在高出3.6米的坡上。两条校舍在剖面标高上相互错开一层,在平面上呈L型布置,与现通山乡中心校一起围合出一个新的庭院。在该庭院中,基地原有的坡地地形被精心保留。

最终实施过程中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型截肢手术”,其中最可惜是砍掉了东北端和地形巧妙结合的阶梯教室和两个多功能教室,以及西北端楼梯间上空屋面。

华存希望小学模型

交往空间:

建筑师将两条校舍的外走廊都朝向庭院、坡地布置,并坚持将廊道设计得异常宽大(轴线宽3.48米,接近半个教室宽度)。此外,结合地形,建筑师还在建筑周边布置了多种形式的平台、楼梯和踏步,以鼓励孩子们的多样的课间活动。

竣工典礼后,孩子们欢快地在走廊中奔跑、在台阶上跳跃。他们完全依靠本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为他们设计的各种交往、游戏空间。

校舍剖面图

可持续性:

建筑师将一些西方“生态建筑”的设计经验用到了希望小学中。顶层每个教室都设有天窗协助采光、通风。在外走廊靠教室墙根处开了一系列采光、通风孔洞。它们从底层一直向上贯穿顶层外走廊屋面,一方面将自然光线引入底层,另一方面形成向上抽风效应,以加强各层的自然通风性能。

贯穿楼板和屋面的小井

建造体系:

控制造价是该项目的主导制约因素,只有利用地方经济、常用的建筑材料才能使得该项目可行:

1) 主体建筑为砖混结构:页岩砖墙(内设混凝土构造柱)、砖柱支撑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局部异型处现浇)。

2) 顶层教室和走廊屋面为轻钢结构:以下部砖混结构为基础,成排的钢柱支撑起轻钢屋架、钢檩条,其上铺设小青瓦或波纹钢板。

建筑师针对两种空间类型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坡屋面体系,以展开对话:

针对均质重复性的、相互隔离的教室空间,其屋面为单面直坡屋面:砖墙和钢屋架支撑钢檩条,上铺保温、防水层和小青瓦,这基本上延续了四川民居屋面的形式——“地域主义”

针对通畅、动态的顶层廊道空间,与周边起伏的山地风景相呼应,其屋面被设计为三维扭曲的直纹曲面(Ruled Surface)。成排的高度渐变的钢柱支撑一系列坡度渐变的小型钢桁架,其上铺设钢檩条和波纹钢板。这种三维曲面坡屋顶突破传统坡屋面形式——“地域主义”具有了“批判性”

智慧的工匠善于用最简便的方式解决局部问题。比如,上层走廊的屋面原设计为钢柱支撑轻钢桁架、上铺波纹钢板以形成直纹曲面坡屋面。但在实施中为降低造价改为钢柱支撑木屋架、上铺石棉瓦。而当该屋面在校园入口楼梯间上空因跨度过大而无法由木屋架支撑时,便又局部恢复了轻钢桁架结构。

最终该处屋面呈现出一个奇特的混合性结构、构造体系:其下部支撑结构一边是钢柱和钢桁架、另一边是钢柱、木屋架和砖墙;一半屋盖用的是木檩条,另一半是小型钢桁架;一半屋面为直坡,面上铺小青瓦,另一半为直纹曲面,面上铺石棉瓦……

华存希望小学入口处小广场顶棚的混合构造
华存希望小学入口处小广场
第一堂课

作为建筑师,我们对自己提的要求是不仅仅为通山乡设计出一个能满足基本教学功能的新学校,还更要赋予这个新学校以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一种品质,一种于朴素中呈现高洁的品质。我们希望能通过优美的空间,精心设计的细节和对大自然的尊重,熏陶孩子们的心灵。

(摘自建筑师李抒青2004年 “华存希望小学”开工典礼讲话)


这个位于四川穷困乡下的“希望工程”,凝聚了我们对社会、对下一代和对自己的种种希望。如果说一个民族在努力寻求“现代性”, 那么不应有人被遗弃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之外,比如那些仍在穷困线上挣扎的孩子。直面严峻的社会问题,充分发挥本学科特有的智慧和技艺,倾心辅助公众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现代化”的众多美好承诺──只有承担起这种文化使命的建筑学才可称之为“快乐的科学”。

(摘自建筑师朱涛2004年演讲《快乐的科学——追寻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