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香港塔楼——多重程度的限制与自由

能否将香港这种大密大松的土地使用模式,移植到香港的塔楼设计里?是所做塔楼设计的构思起点。

  • 项目类型展览
  • 设计时间2017
  • 设计团队朱涛、夏乐伟、苏立国、蔡湘棣、梁庆祥
  • 展览地点威尼斯、香港
  • 项目类型展览
  • 设计时间2017
  • 设计团队朱涛、夏乐伟、苏立国、蔡湘棣、梁庆祥
  • 展览地点威尼斯、香港

“自由/免费空间”(Free Space)是2018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主题,其宗旨是提倡建筑师和社会为公众提供自由和免费的空间。本次双年展中香港馆以“垂直肌理:密度的地景”为主题,探讨如何在香港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创新塔楼类型建筑,以彰显城市自由空间的意义。

在香港这个“地产逻辑”至上的城市里,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被用来实现房地产利润的最大化,不正是与“自由/免费空间”(Free Space)的精神完全相悖?

大众的印象中,香港是超级拥挤的城市,另一方面,它又是超级疏松的城市——建设开发用地只占约25%,而75%的土地资源留给了郊野绿化。也就是说,香港用1/4的紧密换取了3/4的自由、免费的公共空间。我们的思考是,能否将这种大密大松的土地使用模式,移植到香港的塔楼设计里?

我们的塔楼设计,理论上是可建的。当然,要建的话,技术上、投资上都会遇到很大挑战。但不论多么有挑战性,它是关于建筑本身的积极探讨。无论是它的层高设计、人的居住空间尺度,还是各种限定下的空间密度分配,都是关乎建筑学本质性问题。

香港特征1 :

密度 / 反密度 香港城区的超常密度是由它的反面促成的:郊区超常的反密度。香港仅仅将 24.3% 的领地用作城市建设,75.7%留给郊野绿化。

一栋塔楼内部能否同时实现这双重特征——将其中一部分加密,从而将另一部分留空?

香港特征2:

水 / 山 香港塔楼利用港岛地形,拥有两种基地和立面表现 : 办公 / 商业塔楼争抢水滨,居住塔楼涌向山地。

一栋塔楼内部能否同时实现这双重特征——其中办公 / 商业部分面向水,居住部分面向山?

香港特征3:

多重程度的限制 / 自由 香港塔楼利用三组层高,几乎容纳了所有必需功能:

3m:居住——住宅; 4.5-6m:工作和商业——办公室、商店、餐厅等; 9-12m:闲暇和交通——大堂、空中花园、电影院、健身房、汽车站等。

一栋塔楼内部能否同时实现这三重特征——包含三组层高,以容纳所有必需功能?

我们的提案

一栋包含多重程度限制 / 自由的塔楼

一栋塔楼包含三组层高:3、4.5、9m,可容纳几乎所有的生活、工作和闲暇功能。通过将面山的居住部分超常加密,塔楼可在面水一边获得最大量的不受限制的空间,以容纳各式各样的公共活动。自由源于限制。

香港塔楼局部剖面图
香港塔楼局部透视图
香港塔楼局部平面图
香港塔楼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