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文锦渡汽车站

利用当时先端的数码技术和设计手段,在深圳首创将高层综合楼(办公、公寓)与低层裙房(运输、商业)融为一体的交通综合体形态

  • 项目类型建筑/ 交通综合体
  • 设计周期2003-2004
  • 竣工时间2006
  • 主持建筑师朱涛
  •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占地面积11,248 m²
  • 建筑面积39000 m²
  • 业主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 项目类型建筑/ 交通综合体
  • 设计周期2003-2004
  • 竣工时间2006
  • 主持建筑师朱涛
  •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占地面积11,248 m²
  • 建筑面积39000 m²
  • 业主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文锦渡汽车站作为一座交通综合体,利用当时先端的数码技术和设计手段,在深圳首创将高层综合楼(办公、公寓)与低层裙房(运输、商业)融为一体

选址

本“巨构”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心脏地带,深圳-香港边境线深圳河的北岸,紧邻文锦渡海关。该建筑包含一系列综合性项目:长途汽车站、办公室、公寓和多样的商业设施等。

文锦渡长途汽车站谷歌鸟瞰图

策略:面对周边异常拥挤、混乱和毫无特征的城市环境,本建筑将多种项目呈三维立体地纳入一个完整的体量中。在内部,它是一个由多重人、车、物流编织而成,高度整合的密集城市;对外,它是一个有强烈识别性的“完形”,力图以一种英雄主义的姿态重组周边城市的紊乱。

2002年,主持建筑师朱涛于哥伦比亚建筑学院博士就读,美国正大谈计算机和数控技术引发建筑革命,却一台激光切割机都没有;而当时的深圳,一家普通的模型公司就已有几台激光切割机,切割高层商住楼的平面和立面板。站在理论的光辉和踏实的实践之间,一座没有激光切割机就不能实现的文锦渡汽车站设计由此而生。

该楼有复杂的三维曲面造型,无法用二维的平立剖面图描绘,模型工人也不能用传统方式,蒙着打印的图纸,手工切割模型。我们先在“3DMax”中建好三维空间模型,再转化成一片片二维图形,传输到激光切割成板块,最后组装成型。

初始设计: 竖起、提升、削减

该建筑形式是这样界定的:首先,将圆滑处理后的基地周边图形平地竖起,再将得到的体量提升到地面上空10米的标高层上,与基地东南边的高架公路表面持平。

这个新获得的“地面”有着双重目的:解放地面以供多重人、车流使用,为上部服务空间争取朝向深圳河与香港乡村风景的开阔视野。

接着,通过一系列减法操作,该形式得以进一步的提炼,以获得合理的功能布局、动态的空间构成、最佳的朝向景观的视野以及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条件。 10米以下层面,多重人、车交通流线三维交错布置,以保证各系统以最高效率地流通。

二次削减

在设计过程中,新的建筑规范颁发了:任何在现有居住建筑南部建造的新建筑,都必须保证现有居住建筑中所有单元每天都能获得最低两小时的直射日照。于是我们进行了再次削减:再把巨大的斜坡屋顶向北方切削并倒圆转角,以保证阳光能直射到基地北边住宅楼的所有单元。

模型切割图

简化

后来,施工单位认为屋面的三维曲面形式过于复杂,要求将屋面和天窗简化为二维形式。为了仍能满足日照规范,我们在建筑北立面连接高层和汽车站的部分开启了巨大洞口。

文锦渡汽车站一层候车厅

“瞧,那个庞大的家伙是什么?”第一次与它相遇是开车从春风高架上过,我和朋友的注意力突然被这座建筑牵扯---如此强烈。你晓得,春风高架路上的风景:一边是属于香港的空旷小山,另一侧是千篇一律、透不过气来的石屎森林。而这、是个特别的建筑。我开始留意它…… 每次经过春风高架只是几秒钟的凝望,却让人对这个建筑产生强烈的兴趣。

终于在05 圣诞前星期六的上午,我一头扎进罗湖。与10年前相比,这里已经变成拥塞迷乱的都市中心:彻夜的娱乐和狂欢尚未消退,高层住宅的装饰一律向夜总会看齐,密集的窗户里面里是白天熟睡的男女,那些金色和粉色的街墙把汽车和人群推挤到狭窄的人行道,树木则死于夜晚新疆烤肉摊的烟尘……闪过扑面而来的汽车,我远远地看见朱涛的银色建筑势不可挡、向天空探出它高昂的头。 我想称它为银舰。 (摘自李程文章《深圳文锦渡长途汽车站建成! 》)